嘉義縣社區民俗慶典活動對大氣懸浮微粒濃度的影響
2021-01-13 長庚科大嘉義分部護理系 黃淑倫副教授
廟宇祭祀活動的拜香與金紙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燃燒拜香為寺廟平時基本禮儀;祭祀節慶用品如線香、金紙、鞭炮煙火等燃放,多集中於慶典節慶使用,雖然年排放量不如其他大型污染源高,但燃燒時產生的物質會對當地空氣品質產生影響,俗稱「民俗空氣污染」。民俗活動是台灣重要的文化,活動舉辦期間焚燒金紙與鞭炮及煙火的燃放對當地社區環境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濃度的影響是重要公共衛生議題。
嘉義縣位處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地區,縣內廟宇活動興盛,寺廟比例高達90.3%,百年寺廟古蹟與歷史悠久之傳統宗教活動的舉辦,極具重要的文化教育意義,更吸引國內外遊客信徒前來觀光朝聖。朴子市宗教信仰興盛並擁有百年的媽祖古廟,每年固定舉辦多場具特色之民俗活動。本研究以嘉義縣朴子市為研究地區,探討民俗活動不同期間對社區大氣PM濃度的影響。分析蒐集、整理與分析2020年朴子市重要例行性民俗活動「湄洲進香」(國曆2月23日) 與「中元普渡」(國曆9月2日) 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嘉義縣朴子測站,PM(PM2.5、PM10)濃度資料。分析活動當日、活動日前(1-5天)及活動結束後(1-5天)(共計11天),社區大氣PM2.5、PM10濃度探討民俗活動對社區大氣懸浮微粒濃度的影響(科技部計畫:MOST108-2635-B-255-001-)。
結果與結論:「湄洲進香」活動當日PM2.5濃度(71.04 µg/m3)超過環保署空氣品質標準(日平均:35µg/m3),且高於活動前、活動結束後。「中元普渡」活動當日PM2.5濃度(57.71 µg/m3)同樣超過環保署空氣品質標準,且高於活動前、活動結束後。民俗活動期間相關人為活動可能對社區大氣懸浮微粒濃度造成影響,進而影響社區居民健康。近年政府相關單位積極投入改善空氣污染問題並擬訂相關措施,國內寺廟及民眾也紛紛響應政府政策,配合推動「紙錢集中焚燒」及「環保金爐」。另外,探討社區民俗節慶活動對大氣懸浮微粒濃度影響建議應納入相關氣象因子及氣候型態進行探討,才能釐清兩者之相關性(引自作者發表文章:黃淑倫*、陳玟諭 (2020)。民俗活動期間社區大氣懸浮微粒濃度變化-以嘉義縣朴子市為例。大氣科學,48(2),142-172) 。
研究成果可提供政府單位了解民俗活動期間社區大氣PM濃度變化,期望藉此提升民眾環保意識及教育民眾參與民俗活動應做好個人健康管理(如佩戴口罩、遠離鞭炮施放點)。
Reference:
黃淑倫*、陳玟諭 (2020)。民俗活動期間社區大氣懸浮微粒濃度變化-以嘉義縣朴子市為例。大氣科學, 48(2),14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