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嘉鄉濕地有約邀您一起瞭解濕地之美
大紀元 蔡上海 台灣嘉義報導 / 2019年12月23日訊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19/12/23/n11740375.htm
【大紀元2019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蔡上海台灣嘉義報導)嘉義縣政府農業處為讓大家更瞭解濕地的明智利用,於108年辦理三場次與「嘉」鄉濕地有約濕地系列講座,第3次講座於12月23日下午,假長庚科技大學嘉義校區辦理,期盼更多人投入嘉義濕地的在地議題討論,也期盼大家一同關心濕地,讓人與濕地環境和諧共處。
農業處表示,濕地的功能廣泛,尤以生產農特產與涵養生態系統為最,而濕地的美景跟療癒功能卻常常被遺忘。讓濕地周遭的社區與居民,如何轉化並透過參與,透過共同努力,為濕地生活與社區環境帶來影響。透過對話與合作融入在地精神,社區活動深具生態保育價值與豐富在地文化的濕地生活,打造人與藝術、自然的對話空間,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23日的講座,邀請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蘇銀添擔任主持人,主持人以身為布袋濕地生態保育第一線的執行者,分享近期於布袋守護鱟、守護濕地環境所辦的活動。主持人並於座談時間與兩位講者與談對話。
本次講座,同時邀請2位長期陪伴耕耘濕地社區的講師進行專題講座,其中一位是景澤創意執行長吳思儒,曾參與淡水河周邊濕地生態調查、經營管理、價值評估等計畫,並長期投入社區營造、環境教育工作。他以自己的環境生命經驗為例,說明環境與美學的關係,分享其陪伴社區,進行生態調查與環境藝術投入陪伴的歷程,藝術家與科學家的語言不同,而環境所帶給美學的影響就是生物多樣性。
另一位是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營運長王昭湄,她是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的策展人。她分享了多年來的成龍濕地的地景變遷,從過去到現在的逐漸轉變與差異,各項的藝術介入景觀,也進入的在地人的心;而透過藝術進入社區,也讓環境教育走入社區生活。
本次講座分享案例都凸顯出,社區聚落中其實遍藏著環境的美,濕地社區的美學是在生活中如何與環境議題共存,透過在地需求與情感交流,大家一同關心濕地,才能讓人與濕地環境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