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

長庚科大選派優秀學生 出國見習成果報告書(第五篇)

由 高月梅 在 2018/11/02 – 星期五 發表

貳、心得

日二技2-1 江佳容 Jennifer   

    這一個月的澳洲海外見習,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體驗了很多。在QUT的校園生活中,第一次體驗了Lecture及Tutorial的教學方式,非常的新鮮,也很特別,也在課堂中感受到了學生們勇於發問及回答的情形,而澳洲的學生人都非常的好,看到我們是國際交換學生都會主動與我們打招呼、協助我們,也樂於與我們同組討論,像是這次的一個Lab課程,就有兩位澳洲同學非常的熱情,在做技術的同時與他們有非常多的互動,也會一起分享台灣與澳洲不同的護理,像是這次的Lab課程我們上的是傷口濕敷的護理技術,而在這個技術上與台灣有很大的差別,在台灣皆以棉枝清潔傷口,放置濕紗於傷口上,最後以乾紗覆蓋,但在澳洲他們則是有一組傷口清潔無菌包,裡面有紗布及兩枝鑷子,他們會將生理食鹽水倒至紗布上,在使用兩枝鑷子將紗布夾鬆,之後再以紗布清潔傷口,最後使用能吸取傷口滲液之紗布覆蓋傷口,與台灣清潔傷口的技術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也向他們分享了台灣傷口清潔的技術,而澳洲學生聽完後也認為做技術的過程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他們反而較喜歡台灣的傷口清潔方式,認為台灣的技術過程較澳洲不繁複,可以簡單快速地完成,而我們也有去詢問澳洲老師為何清潔傷口時是使用紗布而非使用棉枝,澳洲老師表示因藉由實證得知,使用棉枝清潔時如果有小量棉絮掉入傷口內,會有造成發炎、感染的可能,故澳洲在清潔傷口方面所使用的用物皆為紗布。在QUT學習的日子,除了剛開始要先習慣澳洲人的口音而外,我覺得每天都過得非常的充實,QUT的學生都很熱情,也會主動與我們交談、互動(圖二十六),而老師也都會來關心我們在課堂上有沒有需要協助或是不懂的地方,讓我每天的上學過程都很開心。


(圖二十六)與QUT學生之合照


除了學校之外,我們也到了許多機構參訪,像是PA Hospital、Flying doctor、Geta gardens,在這些地方我們能看見澳洲不同的護理。在PA Hospital(圖二十七)我們參觀了急診室、脊髓損傷病房及顏顱外科病房,在PA Hospital的急診室區分了很多區域,有留觀區、short day留觀區及診察室。在留觀區,護士及醫生需要在四小時內完成病人的評估及處置,決定病人是否需留院觀察或可回家休養,以保持急診室的流通率,在short day留觀區則是經醫生判斷後需留院觀察三、四天之病人暫留區域,而診察室則是給非重病或需緊急處置之病人的診治區域,與緊急病人區分開來,以便護理人員作業,PA Hospital急診室的規劃很完善,而且非常的安靜、走道及環境也很整潔,給人的感覺也非常好。相較於在台灣,急診室較常給人人多吵雜的感覺,環境也較擁擠,且無較明確的病患劃分區域,藉由這次PA Hospital急診的參訪,我認為可以學習他們區域劃分及護理人力配置的制度,說不定對台灣的急診環境是有幫助的。


(圖二十七)PA Hospital參訪之合照

而Flying doctor(圖二十八、二十九)是令我感到最好奇及期待的參訪,在飛機上工作室很酷的一件事,透過參訪我也了解到,在Flying doctor工作的護理人員都需要具備多年的經驗,尤其是急診ICU及婦產科,而且想進入Flying doctor工作還必須先接受他們的培訓,像是情境模擬培訓、熟悉飛機內部環境、用物放置、設備使用須知及培訓後紙本、情境模擬測驗,在測驗通過後才可在Flying doctor擔任護理師一職,因為在飛機上許多病人發生的情況都是要護理師獨自下判斷並給予相對的護理措施,所以護理師需要具備非常足夠的經驗、條件及護理知識。在參訪時,護理人員也向我們介紹了Flying doctor在整個澳洲及昆士蘭地區所分布的所有據點,從地圖上可以發現Flying doctor的據點非常多,從澳洲的最東到最西,最北到最南都有,而飛機的平均壽命為五年就需要淘汰,可見得在澳洲Flying doctor使用的頻率室非常頻繁的,而飛機這種運送方式對於澳洲這種地廣的國家來說是非常的合適,可以快速地運送病人,且可以降落在各種沙地、草地、柏油路上。之後護理人員也向我們介紹了飛機內部的模樣,飛機內部就像是一個小型的急診室一樣,該具備的所有用物,像是急救設備、藥品、各種儀器都在機艙內,而且還有可以容納兩張病床的空間。Flying doctor的護理人員們也告訴我們他們很享受這份工作,因為不用侷限於醫院裡,而每一次所遇到的都是不同的病人,每一次對他們來說也都是不同的經驗,藉由這次的參訪對於醫院外的護理又有更多的見識了。在台灣,我們也有緊急直升機救護團隊,能夠運送物資至偏遠或高山地區,也能協助運送病患就醫,而台灣與澳洲不同不是使用飛機當交通工具,是因為台灣地形狹窄,高山地形較多,如使用飛機較難降落及飛行,所以使用直升機對台灣的地形來說,是容易救援的。從這些點可以看出,根據不同國家的文化及環境,護理模式也會跟著因應而做出改變的。


(圖二十八、二十九)Flying doctor參訪之合照


 最後我們還去了Geta Gardens老人安養機構參訪(圖三十),在Geta Gardens令我們感到驚艷是,一進到Geta Gardens一點也沒有進到醫院的感覺,反而更多的是家,甚至是飯店的感覺,令我們感覺非常的舒適,Geta Gardens的內部設備也非常的人性化,很替老人家著想,而Geta Gardens創辦者的「四環及三S」理念也是我很欣賞的,四環包括:4H、A、EW、CJ,4H代表著Home、Hotel、Holiday Resort、Hospital,希望機構給老人是像家、甚至像飯店的感覺,在機構內也提供各種休閒娛樂,像是提供高爾夫球運動、在活動中心舉辦各式活動讓老人們參與,使他們有來到度假村的感覺,除了上述之外,機構也有良好的護理可以照顧老人們;而A代表著Ageing in place原地安老,創辦者希望所有的老人們能夠在Geta Gardens得到完善的照顧直到死亡;EW代表著East Meets West東西交會,融合東西方的文化,為不同國籍的老人們提供歸屬感;而CJ則代表著Compassion & Joy慈悲和歡喜,希望在老人家們最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得到心靈上的滿足,而三S則是創辦者認為一間好的老人安養中心該具備的條件,包括:Smell、Smile、Smile,Smell代表著,一進到這間機構時給人不是充滿藥味、排泄物味道的地方,而是舒服、好聞的味道;Smile代表著,機構內的護理人員是否都面帶笑容,給人開心的感覺;最後的Smile則是代表著,在機構內的老人們是否臉上也都面帶著微笑,感到愉悅,假如這三S條件皆有滿足,那這間機構就是一間不錯的機構了,我想這「四環及三S」的理念是很值得學習的地方。在台灣也有類似之老人安養機構,但是礙於台灣腹地較小,無法像澳洲能有這麼廣闊的土地能夠運用,不過台灣的機構也是提供了老人們完善的環境、人性化的設計、多種活動的舉辦讓老人家能參與,我覺得不管是在澳洲還是台灣對老人護理都非常的重視,而這也是目前護理所發展的情勢,相信國際間的交流與學習,能促成更好的老人照護環境。


(圖三十)Geta Garden參訪之合照


最後,藉由這次澳洲的海外學習,我體驗了QUT的校園生活,認識了澳洲的護理、與澳洲的同學及老師們一起互動、討論(圖三十一),也體驗了一個月的澳洲生活,開始學會自己煮飯,到超市、市場買菜比價,我也去了很多布里斯本好玩的景點,像是動物園及世界三大沙島,體驗了刺激的高空跳傘,搭乘了各種布里斯本的大眾交通工具,像是公車、火車、渡輪,認識整個布里斯本,體驗了澳洲的文化,也參與了澳洲一年一度的盛事-EKKA嘉年華,當然藉由這次的海外學習我也結交了許多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有台北醫學大學、馬偕醫學大學跟台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在這一個月內我有著非常多的全新體驗及更大的視野,也創造了許多難忘的回憶,這個月是個非常豐富、充滿收穫與回憶的海外學習之旅。


(圖三十一)海外學習學生大合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