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動態

末期腎病患者血管通路居家照護設備之研發經驗

長庚科技大學 護理系 邱小鳳 助理教授

 依據國衛院公告的2017 年台灣腎病年報的資料顯示,雖然近年(2013 至2015年)一般民眾的透析發生率的增長速度已趨向穩定,甚或有緩慢下降的趨勢(-0.6%)。

但是40 歲以上國民的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男性)的透析發生率(每百萬人口超過2000 人)與盛行率(每百萬人口超過13,000 人)上升的趨勢更為顯著。可見高齡民眾因發生ESRD 而需要以透析治療來維持生命的醫療現況,仍是健康照護工作者亟需重要的議題。

依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7 年急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門急診看診人次超過500 萬次,期健保支付的醫療費用更高達500 億元(49,778,627,344 元)。其中,以支付給慢性腎衰竭病患的透析治療費用最高,以病患每週執行血液透析3 次來算,所需費用約需每人每月5 萬元,

以目前約8 萬人在透析來推估,僅只透析花費每年就將近480 億元。其中,血液透析血管通路(AVF)阻塞或感染問題,是ESRD 病人接受透析後再住院(re-hospitalization)的最關建因素,台灣每年花費在透析病人AVF 重置手術及相關照顧的費用將近30 億元。因此,如能改善AVF 的照顧品質,必可減少透析病患因血管通路異常的醫療使用率,不但可以節省健保支出的費用,對透析病患的透析及生活都可以獲得極大的助益。

本計畫是以增進末期腎病患者之血管通路的居家照護品質為主要研發領域。研發主題是以2項已取得中華民國智慧財產局授予「智能型醫療用瘻管照護器具」及「誘導式按壓復健器具」新型專利為主要研發標的。研發背景是基於台灣末期腎病的發生率及盛行率位高,透析醫療耗用龐大的健保資源,而血管通路的功能良好與否,直接與透析病患的存活率、罹病率、再住院率及醫療總支出息息相關。因此,研究者透過本計畫與合作企業合作,共同研發一套簡便可居家使用的照護設備,供透析病患作為離院後血管通路自我照顧的選擇。

研發理念是運用智能型的冷熱溫度與時序控制,製作成可依治療需要分別提供冷敷及熱敷療程的護套組;此外,透過誘導式設計為病患提供血管通路自我訓練的運動套組。本計畫預設的成果貢獻是透過研發套裝組合,一方面解決透析血管通路於病患返家後的照護缺口,另外,更具安全性及便利性的照護設備,可激勵病患之居家自我照護行為;而合作企業也可透過此次合作,拓展產品線,讓公司發展更具多元化。如此,可開創醫護、病患、及產業發展的三贏局面。

參考資料:

Bashar, K., Healy, D., Browne, L. D., Kheirelseid, E. A., Walsh, M. T., Clarke-Moloney, M., . . . Walsh,S. R. (2014). Role of far infra-red therapy in dialysis arterio-venous fistula maturation and surviv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9(8), e104931. doi:10.1371/journal.pone.010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