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選派優秀學生出國見習成果報告-陳育琳
學生中文姓名:陳育琳
學生英文姓名:Erika
就讀學制/系所:日二技/護理系
班級/座號:日二技2-3/24號
海外學習國家:澳洲
海外學習機構: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學院護理系
海外學習期間:2019/08/01-2019/09/01
成果報告日期:2019/09/18、2019/09/24
海外學習目的與過程:(依目標一一詳細描述)
海外學習一直是我的夢想與目標,想當初選擇就讀長庚其中原因就是海外學習,希望自己能在二技有不同的學習經歷,很開心有達成當初的目標,透過海外的參訪及學習,讓我能夠將台灣護理經驗和國外做比較,透過交流讓自己提升英文口說及英聽能力,也不再畏懼與人對話交流。
(一)參與全英文工作坊,提升英語文的能力。
很榮幸有機會能有參加海外築夢四週學習機會,學校很用心的以全英文授課,外籍老師很用心的教導,讓我們更加了解澳洲當地的文化特色、制度及生活方式,透過英文訓練課程讓我更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到了澳洲,第一天我們上Work Shop我非常擔心會因語言問題而無法融入課程的討論,但這裡的學生真的很熱情,他並不會因種族及文化不同,有任何的偏見,反而會用較簡單的口吻和你做課程上的討論,像是我們在課堂中討論到護理師不是一個個體,而是講求團隊的team work,透過和不同專業人員像是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藥劑師……等合作協助病人。分組討論我們藉由簡單的遊戲(圖一)運用網狀圖,大家集思廣益去思考護理的職責,這是透過團隊合作完成的成果。在這四週學習期間,我從一開始擔心因語言問題無法和別人溝通,到後面我能主動的和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作交流互動,透過每次的練習來提升口說及英聽的能力,也變得更加有自信,我認為自己進步最大的地方就是勇於開口,凡是需要勇氣,努力過會發現其實自己是可以的(圖二)。
(二)指出澳洲學制及護理教育與台灣的差異。
我們也藉由課程中的討論,互相了解澳洲和台灣護理教育上的差異,一般在澳洲的學制是3年每學期要修48學分一學期要修四個單元,每個單元12學分,只有在最後一學期才有一門選修,其餘都是必修,實習總共84學分,而實習總時數共840小時,實習是由臨床指導員來打分數,評分方式則是看學生表現是否達到澳洲註冊護士的標準,但若是學士後護理只需讀兩年,每學期修24學分,都是必修沒有選修,一門科目6學分,實習總時數則是800小時,實習評分方式一樣是由臨床指導員打分數。在澳洲不需考護理師執照,只要學業成績和最後實習通過,順利畢業即可到臨床,但在澳洲護理師又分最初級的護理助理(AIN)、登記護士(EN)註冊護士(RN),每一個角色在醫院所負責的工作都不同,這和台灣是非常不一樣的,在台灣有分若是一般高中畢業就是讀大學四年,或是高中讀五專畢業後考執照,你可選擇向上研讀兩年或是到臨床工作,每當我和當地學生聊到學制的問題,他們總會很驚訝,很佩服我們在護理的專業上學習了6年,但這也讓我在護理專業學習上更加的扎實,例如我們在五專學習一個技術課程後,學校還會安排許多自主練習的時間,並且每堂課後都會有小考,讓大家能透過考試檢視自己需加強的地方,也讓我們去臨床實習技術上較熟練。
在這裡透過親身體驗來比較澳洲和台灣護理教育及醫療環境的不同,在昆士蘭科大上課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像是Lab(實驗課)、simulation(模擬課程)、Tutorial(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Lecture(大講堂教授課程)一般課程像是介紹癌症時我們會先上Lecture,由老師講解癌症基本的學理知識,再進行Tutorial小組討論關於癌症護理人員要如何照顧病人及疼痛量表使用,之後由實際的Lab來練習傷口換藥,最後才是simulation來模擬病人臨床的情境。在台灣多用講述法的方式來教授,少部分課程以小組討論方式做學習,台灣的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主要是以客觀的方式來評估臨床能力,模擬課程中其中一個教學方式,課程中一樣會有情境,考驗你當下臨機應變的能力,而在這simulation上課中的情境都非常逼真,任何突發狀況都會發生,老師會透過E化連線的方式,模擬病人當下的反應像是模擬病人咳嗽及喘不過氣的情況,透過大家團隊合作的精神,像是有人直接打電話給醫師,有人備藥及給氧……等,一同協助個案解決健康問題,而Lab和台灣一樣,多用示教和回示教的方式來學習,但澳洲一個班級學生人數較少概15個人左右,老師能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任何問題也能提供個別性指導,若需練習技術要自行訂教室來自主練習,多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反觀台灣在上技術課程我們是透過不斷的練習及技術考例如當天教導尿技術我們會不斷的練習,之後的精熟課程中老師會抽籤來做技術考,我們可以透過小考檢視自己,透過累積也讓我們在技術上熟能生巧,雖然澳洲學制和台灣不同,但我認為學習是靠自己,不會因為學制的不同而有任何改變,保持求知欲,凡事以努力積極的態度,這才是最重要的(圖三)(圖四)。
(三)觀察澳洲生活文化,提出其生活方式與健康相關的議題,並與台灣進行比較。
在澳洲和台灣一樣是18歲才可飲酒,網路調查發現8%的人認為,澳洲人存在過度飲酒的問題。其中,昆士蘭飲酒者52%都會喝醉,相比之下澳洲平均水平為44%。維州人則最可能一次飲用六種以上酒精飲品(21%),而新州的這個比例為17%。年齡在25至34歲的人,約43%通常飲用兩標準杯酒精飲品,該年齡組飲用6種或以上酒精飲品的比例為18%。民調還發現該年齡段有59%的人飲酒要喝醉,而18至24歲的年輕人這個比例則高達70%(澳大利亞新聞網,2017)。在澳洲統計顯示,酒精是導致青少年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16-24歲的年輕人也比其他年齡階段的人更喜歡喝酒,18-24歲的群體中,因過度飲酒而被送醫院的人數也逐漸上升,青少年酒精成癮不只影響他們的健康更可能已發酗酒後暴力、酒駕……等問題,這也讓澳洲政府更加重視酒精成癮的問題,便發布相關法律條文來管制,例如在澳洲昆士蘭2017年開始,會進一步禁止民眾在半夜 1點後進入酒吧還有喝烈酒(地圖突擊隊,2016)。
在這裡超市我發現到有些食品,會有健康標誌,上面會有1-5顆星,告訴你這個食物的健康指數、卡路里及成分,讓你了解到這食品的健康指數,我們在Woolworths 看到有這個標示後,我們每次要買東西都會看一下這個健康指數,讓我們能夠更了解理面的營養成分,這在台灣是較少見的(圖五)。希望台灣未來也能標示健康指數,供消費者參考。
在澳洲皮膚癌發生率是全世界第二,主要是因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有關,研究顯示,平流層中的臭氧每減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線就會增加2%,皮膚癌的發病率就會增加3%,加上外國人喜歡在戶外曬太陽,也會增加皮膚癌的發生率。各種類型的皮膚癌中,最為致命的是黑色素瘤,2017年在澳洲有1700名黑色素瘤患者死亡。鱗狀細胞癌的治癒率較高,但2017年也有560個死亡病例(澳洲生活網,2018)。
台灣與澳洲共同的健康議題我認為是高齡化社會,在澳洲 65歲以上人口比例從 14%上升到 16%。人口老化,似乎是所有先進國家都正在面臨的問題,在澳洲要透過移民政策與獎勵生育,目前 14歲以下人口佔 18.7%,15-29歲 19.9%,少子化的影響似乎還好,目前 4.5個工作人口養一個 65歲長者,但是 30年後,會變成 2.7個工作人口養一個(yahoo新聞,2017),在台灣在2018年高齡人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aged)社會。 依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身為護理人員我們更應該去思考如何給予完善的設備及友善的環境,去因應不同的高齡化長者(風傳媒,2019)。
(四)比較澳洲與台灣學生學習方式異同,反思自我學習方式。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讓我體驗到來國外讀書是很不容易的,在台灣老師會透過講授的方式讓我們學習,並在課程中畫重點讓我們有方向去讀書,卻也讓我們非常依賴課程重點,而缺乏獨立思考及自主學習的學習態度,但在澳洲老師只會講最基本的學理,學生會在課前預習,並在上課中運用筆電及平板將重點簡潔的記錄下來,課堂中有問題主動的發問,老師也會很樂意的幫同學解答,很喜歡課堂中透過互動來學習,而不是單方面接受老師的知識,這也養成QUT學生批判性思考及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裡的學生自主學習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他們除了課前預習,也會主動的查詢文獻,並將所查詢的資料去統整做成自己的筆記,並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做討論,反觀台灣的學生較少主動預習課程內容,多是較被動的學習方式,上課也不像QUT學生熱絡的發言,在澳洲可以感受到大家學習的氛圍是非常的積極,但台灣多是老師單方面傳授知識,讓我們去吸收學習。在這裡學習期間,我會主動的去網路找尋相關文獻,像是課堂中我們討論到急性腎衰竭,課前因自己對腎臟疾病較不熟悉,我有上網找尋相關資料,這也讓我了解到課前預習的重要,讓我在課堂中能順利的和同學討論案例分析。經過一個月學習,我深刻體會到QUT學生積極主動的態度,課前預習凡事努力積極的態度是我們需要多學習的地方,在這裡透過課程中和同學交流,也可以更加瞭解來自不同國家,因文化、教育及生活習慣的不同,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就像在課程中聽到老師所說的只要做的事情是對個案來說是好的,就是好的護理,沒有完全的答案,透過這樣的學習也讓我們思維更加的寬廣,不會受限於同一個問題,而是能多方面的去思考,透過這樣的學習讓我思維更加的廣闊。
(五)具備相關專業知能與國際接軌,展現獨立積極自主學習(規劃專業學習方向、自我準備、分享)。
在澳洲學習讓我了解課前要課前準備及預習的重要性,透過自我學習讓護理專業能夠更進步,在和同學討論的過程中也能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若是被動學習,未來去臨床工作是會很吃力,在這裡講求的是團隊合作,許多事情都是分工完成的,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有困難互相幫忙,澳洲醫院都是會互相扶持,一同協助病人解決問題,這是我們需要學習地方,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課前預習是我在這一個月當中養成的好習慣,當自己事先準備好課程內容,學習上更能得心應手,回台後可以透過自身的改變去感染身邊的同學,讓學習氛圍變的更好。
提出此次學習經驗對未來的求學或就業規劃的影響。
經過這次海外四週的經驗,我們參訪了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Gold Coast UniversityHospital、頤康園安養機構、Royal Flying Doctor Service等許多醫院單位,對澳洲的醫療環境也更加的了解,從踏入醫院的當下沒有感受到任何的不舒服及壓迫感,到進入單位看成員夥伴間的相處,真的感受到滿滿的team work,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這裡的護病比是1:4較台灣1:8-10來的少很多,上班期間還會有tea time的休息時間可以緩衝,這在台灣醫療環境是無法看到的,這裡的病患也很尊重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病關係非常的和諧。未來我會持續加強自己的英文能力,畢業後去臨床磨練2-3年,之後期望自己能再次來澳洲當護理師,更深入的了解整個醫療的體系,回台灣後能將更多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七)反思海外學習生活,提出實際參訪收穫
1.8/15我們是去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很開心有機會能來這裡參訪混合病房,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這裡的醫護人員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台遠端無線的對講機(圖六),若是病患有緊急的狀況能透過這台機器處理突發狀況,還有醫院裡是沒有藥車的,而是護理人員從(圖七)備藥之後拿給病患,這和台灣是不一樣的,台灣是由藥劑師好藥物放入藥車中,才拿到病房單位,最後很感謝Emma講解得非常仔細,讓我們能更加的了解醫院的運作,也讓我知道原來護理師是有分許多階級的像是AIN、EN及RN,每個階級的責任是不一樣的,經過此次的參訪讓我收穫多。(圖八)
2.8/16我們去參訪Gold Coast University Hospital,真心覺得這裡的環境很好,介紹人員很熱情的和我們解說醫院的環境,甚至帶我們去simulation實際的操作,我們和林口同學分成兩組,到不同教室練習,我們四個人一起練習更換中單及移動病人(圖九),很開心能真正的去操作及練習,情境模擬時,我們有幫個案量V/S、聽診呼吸及心跳是否規律,除此之外最令人驚訝的是假病人居然也摸的到各種動脈,像是橈動脈、頸動脈、腹股動脈及足背動脈等等連假病人的皮膚觸感都非常的逼真,次很特別的經歷,最後我們有練習CPR(圖十),這個安妮很特別,會發出聲音訴你壓的深度是否足夠,或是壓的速度是否太快等等,透過這個機器也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也讓我們大開眼界。之後我們分成兩組,一個是參訪兒科病房,一個是參訪復健科病房,光是病房裡面的環境讓人覺得很舒服,完全沒有醫院的消毒味及壓迫感,病房內還有廚房可以提供病人煮飯,還有床上型的電腦可提供病患娛樂及點餐(圖十一),非常的舒適,醫院還有提供一台機器可以讓行動不便的人方便如廁,看到這台大家都覺得很新奇,我認為這台機器未來與可以用在長照機構,讓行動不便的老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圖十二)
3.8/27我們去Jeta Gardens Aged Care(頤康園安養機構)參訪,這是我最想去的參訪機構,在台灣許多長者聽到子女要將其送至安養機構,會認為自己是被拋棄才會送到這裡,但在這裡我看到許多長者臉上掛著笑容,看的他們玩遊戲、唱歌,幸福快樂的表情表露無遺,創辦人告訴我們,他們的理念有4H以家為核心的概念(Home Hotel Holiday Resort Hospital),從機構內部到外觀可以感受到機構的用心,從內在滿足住戶的需求,讓住戶能安心的在機構養老,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先滿足,在機構很特別的是還可以看到提款機,主要是希望長輩在年老時還是有自主權可以自己控管錢財,在台灣是看不到的,這裡每個細節都是以人性化的設計,從房間室內的裝潢可以感受到如飯店的華麗(圖十三),室內的設計也是符合長輩,像無障礙廁所及扶手(圖十四),連椅子都是符合長輩的身高去做設計,進去時完全感受不到刺鼻的味道,整個環境讓人覺得非常的舒服,最特別的是廁所是兩用式的門(圖十五),若長輩在廁所跌倒時,護理人員還是可以順利的開門,能立即的處理緊急狀況。在澳洲要入住安養機構是需要Aged Care Assessment Team, ACAT)來評估,不是隨意就能入住,入住後若經濟上許可會酌收部分費用,若經濟上無法負荷也不用擔心,在澳洲政府會全額補助。在台灣也有非常完善的安養機構,像是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這裡環境雖然沒有Jeta Gardens Aged Care來的大,但也非常重視長輩的生活品質,為了鼓勵長輩能多外出走走,長庚養生文化村有提供免費接駁車,讓長者能到傳統市場西門及東區走走逛逛,隨著時代的變遷,全球高齡社會逐漸上升,老年人口是全球需正視的議題,如何用最完善安全的設備,去照護每個年長的長輩,最重要的是防跌,在這裡止滑墊、扶手、床的高度,許多小細節都是為了預防危險的發生,回國後我們可以學習好的地方。希望讓台灣長照環境更加的友善。(圖十六)
最後我們是去參訪Royal Flying Doctor Service,這是很特別的經驗,先前在學校無法真正了解緊急救難時的處理流程,在這裡我們還登上飛機聽解說員的細心講解,外派救援時若是遇到危急的病患會專由一個護理人員來照顧,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這裡他們會提供醫療箱在偏遠的地區(圖十七),藥品上面會貼數字為了讓民眾在緊急且沒有醫護人員的情況下能夠使用,一年檢查一次醫療箱,看藥物量是否足夠或有無過期等等,在這次旅途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醫護人員在飛行途中想上廁所,必須用類似尿袋的用物,供緊急時使用,讓我非常的佩服緊急救難的醫護人員,對我們來說覺得飛行救難是很特別的事情,但這裡的醫護人員是需要在臨床上有七年的經驗,且經過許多受訓才能勝任,在機艙內我看到急救用品、治療儀器,一張病人床,一台飛機看似簡單裡頭卻承載著重大的使命,每一次的緊急救援都是乘載著傷患家屬的期待,背負著眾人給予的重大任務,這期間醫護人員心理要很堅強,過程中的辛苦不是一兩句話能言喻的,希望未來我也能有機會將自己的專業幫助更有需要的人。在台灣我認為飛機救難困難度比澳洲來的高,因台灣地形關係且氣候環境不穩定,若真的有緊急救難是需要看氣候的變化來執行任務,但在澳洲地廣人稀,在救援上難度較台灣容易,但救援的任務皆是辛苦且令人敬佩的。(圖十八)
(八)返國後與校內師生進行心得報告分享(口頭與書面)。
很開心能有機會和學弟妹分享去澳洲交換的經驗,在這裡看到許多與台灣不同的地方,不管是在學校還是醫療單位,都讓我學習到很多,許多人性化的設備,及貼心的設施都讓我嘆為觀止,經過這次的海外學習也讓我增廣見聞,我們也去了許多地方像是動物園、藝術館、South Bank、Movie World等等,從生活中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是很重要的,我們最常去的莫過於是超市,每當下課後我們室友會集體去超市補貨,買生活用品,在這裡捲餅、漢堡及薯條炸物都很便宜,這旅途中也讓我胖了不少。在學校的課程中我最喜歡的課程莫過於是實驗課和情境模擬課程,透過實作及情境的演練讓我們訓練臨場反應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很開心能參與到此次的海外學習。
二、海外學習心得:
學習:很榮幸能參加此次四週的海外學習,在昆士蘭科技大學和當地的學生一同學習,這是非常難得的經驗,和當地學生聊了許多台灣和澳洲護理的學制及醫療環境,可以發現到有許多的不同,在這裡自主學習式非常的重要,老師教授的學理自己要消化去思考原因,看這裡的學生每個人的筆記本真的超豐富,每個同學的批判性思考都非常的強,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生活:在這裡我感受到台灣所沒有的悠閒步調,我看到澳洲人慢步在街上,在台灣幾乎都是快步連捷運、火車及公車都是非常的擁擠,但在澳洲公車只要到一定的人數就不會再讓乘客上車,讓我搭車時不會有壓迫感,若要說我在這裡學到最多的莫過於是煮飯,從一開始煮米會燒焦,到後面慢慢的了解到如何控制水量及火侯,這也讓我廚藝進步不少,感謝室友教我如何做炒飯,每天和你們一起做飯、洗菜,過程中雖然有點手忙腳亂,但這都是過程中美好的回憶。
收穫:這次海外學習中有許多酸甜苦辣,從一開始擔心自己廚藝上不會煮飯,但後來有室友一起幫忙,上課遇到任何問題老師也會和我們做解釋,同學也非常得熱情和我們做分享學習,印象最深刻的是lab課程遇到非常可愛的同學,我們和同學討論到傷口換藥台灣和澳洲的不同,她拿出小筆記本和我們討論,這也看的出來她學習的企圖心,這次的學習真的收穫良多。
感謝:最後也謝謝高月梅老師的帶領,從一開始的訓練課程到帶我們來澳洲學習,過程中注意我們的安全,讓我們能無後顧之憂的學習,老師不辭辛勞地為我們處理大小事務,真的辛苦了,老師還特別邀請PAH的台灣學姊和我們做經驗的分享,這寶貴的經驗真的是非常的難得,看到學姊如此的有目標及夢想,也鼓勵了我有夢想就要努力的實現,光說不做是不會成功的,期望未來我也能像學姊一樣優秀。
海外學習建議及其他相關事項:
很感謝學校有機會讓我們來澳洲學習,未來期望學校能繼續將此活動讓更多的學弟妹能夠參加,兩校之間的交流讓我們能夠比較出護理的差別,將好的地方學習帶回台灣,改善台灣的醫療環境,且能做更多學術上的交流,促進醫療環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