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偏鄉部落 李可珊助原民學童勇敢逐夢 主要索引標籤
由 范峻銘 在 2018/11/12 – 星期一 發表
出版時間:蘋果日報 2018/11/10 17:42

雙躍關懷成長協會與永齡基金會合作為原住民偏鄕孩子逐夢募款,社團提供
雙躍關懷成長協會長期關心原住民偏鄕孩子,成立協會的李可珊老師,2009年邀集「諮商心理師」組成專業團隊,定期在台東海端鄉部落辦理寒暑假營隊,探討文化與自我認同、家庭與生涯等成長課程,組成長庚科技大學志工服務隊,直接與偏鄉弱勢家庭學童們建立長期關係,總計服務學童高達1.6萬人次,動員志工服務逾5000人次,在協會服務的孩子中,原住民學生高等教育輟學率為1.7%,遠低於教育部公佈的原住民輟學率平均數字12%。雙躍關懷成長協會與永齡基金會合作為原住民偏鄕孩子逐夢募款,永齡提供離鄉受教孩子的經濟支持,今年度基金會已協助56位有意願升學的孩子。
永齡基金會創辦人是郭台銘的夫人曾馨瑩,基金會前年捐款雅文基金會並為單耳聽損孩童爭取權益,去年到永齡農場為伊甸基金會小作所揭幕並捐款支持協助身障者工作場域,今年則攜手雙躍關懷成長協會,為原住民偏鄕孩子勇敢逐夢募款。曾馨營今與永齡基金會再合計捐出500萬元抛磚引玉,共同和李可珊召開記者會,號召社會大眾參與廣納資源,讓孩子們「勇敢逐夢」。曾馨瑩致詞時逗趣的說,這大概是她嫁給郭台銘最大的好處,因為只有自己一人的力量有限,有了郭董支持,能幫助更多的人。
李可珊曾在美國攻讀跨文化心理諮商,她認為除了升學還需要提升這群孩童在面對大環境時的適應力,保有對自身文化的肯定並學習尊重不同的價值觀,考量原住民的文化特質及生活樣態,她認為童軍訓練可協助他們養成心理素質、啟發自主動機、養成自信心與目標達成的成就感,以及團隊榮譽感與服務精神。2015年首次帶領部落孩童前往日本參與世界童軍大露營,這也是台灣第一個全原住民童軍隊,站在世界的舞台與國際頂尖的童軍好手交流、挑戰、競賽,充分學習體驗社交人際交流與展現自我的雙文化成就。
李可珊表示,日本之行後,這批部落童子軍自發性地要求參加IST國際志工的訓練,從存錢、訓練英文和充實自身文化認知,希望能夠陪伴部落弟妹們成為下一批2019年前往美國世界童軍大露營的代表,讓世界看見部落文化的美好。2019年美國世界童軍大露營,李可珊許下鴻願,要讓想參加的部落孩童一個都不落下,這個活動將尋求群眾募資的協助,2019年美國世界童軍大露營群眾募資,曾馨瑩則自願當推手。
家中經濟困難的小偉表示,弟弟一直都希望能繼續上學,但家裡經濟很差,爸爸常為了學費及生活費睡不著覺,他們不忍心加重爸爸的負擔,還好有了李老師服務隊提供的助學金,終於可以安心上學,不可思議的是在一次機緣中,他的弟弟看了山地服務隊的大哥哥表演小提琴,因此發現自己的天賦與興趣,踏上學習小提琴之路,「如果沒有李老師,我們終其一生都不會看到小提琴。」
另一位霧鹿部落少年邱小弟說,之前家中經濟壓力真的很大,連浴室門壞了都沒錢修,爸爸失業也沒有固定收入,他真的一度想放棄上學去賺錢幫助家裡,幸好有李老師幫助,他才能繼續上學。最近因家裹經濟穩定,他主動和李老師說希望這份資源去幫助其他更需要的人,他說在李老師和義工們身上真的學了很多,相信將來也會成為一個可以幫助別人的人。
對於山地的孩子,李可珊表示,她期待每個孩子都必須完成國民教育,更希望協助他們繼續升學或習得一技之長,她在長庚科技大學任教,組織長庚科技大學山地服務隊,成立獎助學金並規劃升學機制,教孩子們訂立自己的財務目標,就算是一天存一元,也是一種習慣,在雙躍關懷成長協會服務群體中,原住民學生高等教育輟學率為1.7%,遠低於教育部公佈的原住民輟學率平均數字12%。雙躍關懷成長協會所支持的孩童包括初來、新武、霧鹿、利稻等部落,近年來服務範圍也拓展到屏東恆春、牡丹一帶。(許麗珍/台北報導)

雙躍關懷成長協會的李可珊老師(右三),2009年邀集「諮商心理師」組成專業團隊,定期在台東原鄉學子。許麗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