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動態

天助、人助、自助的研究路- 護理系基醫組教授劉倩君

由 劉倩君 在 2019/01/29 – 星期二 發表

天助、人助、自助的研究路

護理系基醫組教授劉倩君

       民國93年轉任長庚科技大學擔任副教授(當年長庚技術學院),這10多年的時間隨著技職教育教師有教學為重,轉型需教學與研究並重的角色期待。這個轉型的過程在摸索、尋求資源、自我期許的鼓舞下,非常幸運地讓自己的實驗室從無到有而漸趨穩定。感謝這些年來堆疊著天助、人助、自助的研究路程,藉著這個篇幅與大家分享!

很多選擇技職學校任教的夥伴跟我面臨相同的困境,當年抱持著對教學的熱誠,選擇以教學為重的技職教育這條路,慢慢疏離了研究工作。但是隨著知識更新及教職期待,我們面對須重拾研究的挑戰!其實內心早預期是早晚會面臨的壓力,因此博士畢業之後,雖然沒屬於自己的實驗室,還是商借校外的研究資源,每年提送科技部計畫,度著一段難熬的日子,總是12月底聚精會神的書寫計畫,隔年6月沒意外的是「未獲補助」的字眼印入眼簾,濃濃的失落總許久才能復原。但是不放棄,總是會有轉機吧!這樣的字眼不斷在心裡迴響。直到民國96年衛生署計畫放榜,信心徹底潰決,回覆意見註明:計劃嚴謹周詳,但學校目前研究設備及產能,恐無法勝任,故不予補助等類似字眼…當時自覺面臨絕境卻沒想到是轉機,因著這樣的意見,讓我有足夠的支持點奔走於學校獨立實驗室的設置,感謝當年校方真的聽到我們內心深層的無助與掙扎,規劃及建置F棟6樓共同實驗室,提供有研究興趣的老師進駐。

感謝人生當中的重要貴人–長庚大學郭敏玲教授,實驗室尚未建置前,多數研究在她的實驗室完成,無條件提供場域及實驗耗材,支持著我們逐步地的扎根。實驗室空間及基本儀器建置後,人還是不免有惰性,還是倚賴郭老師的實驗室,郭老師不只一次的提醒自我獨立的重要性,過程當中不僅提供人力及耗材協助,督促著我們在長庚科大逐步茁壯。當年著實不懂,現在有著自己的實驗室及研究生,深深理解郭教授當年耳提面命的苦心,滿滿感恩!越有期待越怕失敗,計畫申請是否越挫越勇?自個兒心知肚明,雖然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但97年底送科技部計畫的當下,異常的無助與想突破的心促使下,燃起敬天的想法,前往林口竹林山寺及體大志清湖土地公廟虔誠祭禱,期盼能有轉機。98年6月竟然通過三年科技部計畫,喜出望外難以言喻,這三年的計畫經費著著實實穩定實驗室的根並奠基後續實驗室的成長。因此,感謝老天的幫忙、學校實驗設備的挹注及貴人的扶持,當然也感動自己永不放棄的執著,在101年意外地如願身等教授。

主要的研究成果多數集中在獨立及穩定之後,幸賴研究團隊的合作及一群可愛的保營系大學部學生,他們雖然沒有實驗根基但願意跟著老師學習,103學年度成立健康產業科技研究所,再加入一群研究生力軍!隨著實驗室規模穩定,學界的實驗主題日益翻新及深入,單打獨鬥的研究氛圍已經順應科學知識的步調,因此開始將觸角由早期的氣喘慢慢往延伸至異位性皮膚炎、抗肥胖及抗發炎等主題,並開始與校內外志同道合的人合作。雖然10年內發表擔任第一或通訊作者的40篇左右SCI期刊,對需多學界的前輩來說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不足掛齒。但對從無到有歷經挫敗的我來說,自是很多人與機緣的堆疊,才能成就目前這樣的小小成果,當然滿心的感恩。

  未來將奠基於目前的研究工作,配合學校在未來研究發展的規劃,參加中草藥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與校內教師共同合作!另外跨足於校外合作關係,繼續與宜蘭大學賴裕順教授合作關於於病毒抗體及乳癌之研究。因為行政角色承辦教育部樂齡大學的業務,從中獲取諸多高齡照護知識及人生哲學,有幸認識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鄭志修副教授,目前也與鄭教授跨領域合作高齡者健康及輔具之相關研究計畫。

在黃文忠老師生日當日,一群實驗室的孩子聚集在家裡慶生,攜手前進的情誼,滿滿豐富我們的心靈,感受著彼此的成長,得失之間的人生價值,已經深植在我們的內心!藉著這個電子報的角落分享研究路,期待能與校內夥伴們共勉,當我們不放棄終究會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