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動態

漫談人體試驗兩三事

保健營養系/劉珍芳/2022.06.13

從 2 年多以前 COVID-19 疫情開始,疫苗研發、功效確認等試驗之進行,新聞中常常出現許多進行「臨床人體試驗」的專有名詞 -「雙盲」、「解盲」、「控制組」、「安慰組」、「實驗組」等,讓我不禁想來與大家聊聊進行人體試驗及過往當「白老鼠」的經驗與心得。
任何科學學理都需要有證據,或說是實證 (evidence-base) 作為基礎,因此需要進行嚴格管控之設計與執行之研究或實驗,以得到可以信賴、客觀及具意義的結果。而人體試驗,尤其是 RCT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 的研究設計更是在生命科學、醫學領域研究上重要的一環與模式 (model)。
筆者過往主持過一些的人體試驗,但為了實際體驗試驗之過程,有時也會跟著參與試驗,當然自己的數據是不能用的。同時非常喜歡參加其他研究者的試驗,極為享受當「白老鼠」的過程,還可「教學相長」,一舉數得!!

雙盲設計、解盲

通常試驗都會設計有實驗組、控制組或稱對照組 (control) 或稱安慰劑組(placebo)。但亦希望能盡量降低「主觀或心理的因素」,或稱為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 來影響介入 (intervention) 的處置或材料 (treatment or material),包括醫療行為、藥物、食物、補充劑、教育等對於試驗的結果。過通常會有「盲」(blind) 的設計。若受測者不知道自己是歸屬於「控制組或是實驗組」,即是一般說的「單盲」(single blind);若只有計畫主持人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 知道整個研究設計與分組的狀況,給予之處置或材料的執行人員亦不知,則稱為「雙盲」( double blind)。經過一定的試驗時間後,要正式公布實驗的結果,即所謂的「解盲」(Unblind)。當然並非所有的實驗均可做到「盲」的設計,尤其是跟食物、飲食有關的,例如擬探討水果對睡眠的影響時,就無法種植出不含色胺酸及維生素 B6 的香蕉或不含鈣及鎂的奇異果等。

執行人體實驗的經驗

研究設計與執行均經需嚴格控管

有些試驗是短期,半天、1-3 天即可完成的,也有持續進行半年以上的長期試驗。不論進行時間之長短,因是人體試驗,試驗設計需嚴謹、安全並兼顧人權保障,遵守與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等。計畫研究者,包括主持人、執行助理等都需要經過一定時數之相關課程之訓練並取得證書。試驗開始前,均需經過人體試驗委員會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 的嚴格審查。若有醫療處置,例如抽血,則必需在專業醫護人員的執行及監督下進行,此外受測者亦都需填寫同意書 (informed consent)。
因筆者是保健營養學專業,故過往執行的試驗大都與「飲食、食物或營養素」有關, 例如製備不同升糖指數之餐食、生酮餐食、低熱量餐食、不同質地之餐食、含五色蔬果之餐食或蔬果汁、以堅果取代油脂來源的餐食等,種類相當多。因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是長遠的,故通常一項試驗會進行 4~12 週。期間研究者製備過程困難,但大部份的受測者樂於參加及投入,且希望實驗久一點,多年來也累積了些「鐵粉」…

抽血,收尿液及糞便是基本功,但男女有別

開始一個試驗前都需進行受測者的篩選,除填寫自述的健康問卷、體位 (包括體重、體脂肪率、肌肉量、腰臀圍等) 測量之外,抽血是最常進行的。除了檢測基本的 CBC (complete blood count) 之外,往往需要更了解其新陳代謝之狀況,故「葡萄糖耐受性試驗,OGTT」是經常需執行的檢測項目。經 10~12 小時空腹後,一大早來到實驗室,10 分鐘之內喝下含有 75 公克的一大杯葡萄糖水,真的是有夠甜!!喝之前、後的兩小時內每 30 分鐘要抽點血,共 5 次,還好是在手臂上放支「留置針」,各時間點再抽點血即可,不用再匝針,否則即使是再有勇氣的人,也會害怕的,但期間是不能亂跑跳碰的。除了抽血之外,為了瞭解食物中營養素消化吸收代謝的情形,收集尿液及糞便也是常有的實驗設計。比較起來,收糞便是較為簡單,將於下一段再陳述。收尿液就麻煩了,尤其是要收 24 小時尿液時,真的就是「男女有別」。只要提供男性受測者一個養樂多的瓶子,放的進去即可,女生可就麻煩了,會拿到許多紙杯和一個大塑膠桶,為了做到「滴水不漏」,可是想盡辦法,練了「兩手」好技術。

參與人體實驗的經驗

安慰劑組還是實驗組

筆者當「白老鼠」參加過的試驗來自各領域五花八門,例如保養品皮膚測試、腦部記憶力與認知功能測試、專注力(眼動儀)的試驗、各種運動處方介入與測試、保健食品功效性評估等,其中後者,是參加最多的一類。市面上有許多有「健字」號的產品,都是需要經過嚴格管控的試驗才能取得國家認證的。很多年前,曾參加一項長期的「雙盲」試驗。每天喝兩瓶發酵乳飲品,每周紀錄 3 天飲食日誌及排便的情況,每星期的一天要再取約 10 元硬幣大小的糞便,放入特殊盒子盡快送實驗室作腸道中好菌及壞菌的檢查,持續喝 4 星期。喝到第 3 星期時即開始有點噁心,想要放棄,但我的良心又告訴我, 要有始有終,且不能與家人分享,當個「模範」的受測者。但最令人「遺憾」的是,實驗結束後數個月,「解盲」了,我是「控制組」,難怪,那段期間沒有任何「不良好或更良好」的感覺。事後廠商,為了「補償」控制組,表達要送「正品」,但被我婉拒了。一直到試驗完畢將近 6 個月,當看到、聞到那味道時,還是敬而遠之!

家人從受不了到一起融入

還有,好多年前有一陣子到我們家的親朋好友,在用完洗手間後,都會提出相同的問題「為甚麼要在廁所內放個那麼漂亮的秤?」不用我回答,兩位女兒會搶著說「因為我媽媽要秤她的便便重量」,可想而知大家的表情了吧!不只是秤便便重量,還要「停、看、聞」,好了解便便的狀況。有人與我一樣無聊嗎?當時在大台北地區應該有 60 人左右與我一樣,在將近 6 個星期的期間,每天都要做這樣的事情,因為我們正參加一項「吃水果可以改善腸道健康的試驗」。剛開始時,家人都很受不了這件事,因為並非直接上在馬桶內,所以味道會散發出來,且會佔用一些時間。但 3-4 星期之後,他們反而變得很好奇且會與我一起分享結果「今天的多重?是香蕉狀還是霜淇淋?有沒有看到小黑點呢?」等。大家一定很好奇,試驗結束,漂亮的秤如何處理呢??送給「少女的祈禱」了。

鼓勵同學參與,安全有保障,好康多多,但責任也重大

無論是自己主持的試驗或是參與試驗,雖然都有酸甜苦辣的經驗,但都鼓勵學生在校期間一定要參加一項人體試驗,才能真正體會臨床醫學、保健營養學試驗的過程及重要性。如同前面所述,每個試驗除經委員會嚴格審查,試驗前有時亦會安排專科醫師檢查、抽血、或者記錄飲食的狀況,有任何問題馬上可以諮詢營養師或專家,所以等於做了一次免費的健康與飲食的評估。若是跟飲食有關的試驗,可以免費吃喝的餐食,除此之外,若是完成整個試驗,也交了該交的檢體、紀錄本及數據後,還可以得到一筆雖然不多但還算「滿意」的受測者「營養費」,這些都是參加的「動力」所在。最重要的是, 也覺得自己的責任重大,所有試驗之進行都是在幫助建立「科學證據」。
近年隨著年齡的漸長,已被列入「第九類中的糖尿病患者」,且日前的試驗對受測者的篩選條件愈來愈嚴格,能參與試驗的機會已銳減,不過真的很懷念那些當「白老鼠」的日子!!然而也期勉自己,不能當受測者,但繼續執行相關試驗,為實證醫學而努力!! 仍急徵各類「白老鼠」,請大家留意招募海報與資訊喔!!

抽血過程
體位測量過程
喝葡萄糖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