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

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選派優秀學生出國見習成果報告-蕭家姍

學生中文姓名:蕭家姍

學生英文姓名:Sunny

就讀學制/系所:四技護理系

班級/座號:4N403/51

海外學習國家:澳洲

海外學習機構: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

海外學習期間:2019.07.31~2019.08.31

成果報告日期:2019.09.03

使海外學習目的與過程:(依目標一一詳細描述)

從小我的父母就經常跟我說:我們一定要拓展自己的視野,年經時有機會就要多出去走走,多看看不同國家的生活文化。大學後讀了護理系,更是讓我對國外的醫護環境充滿好奇。很幸運學校有海外學習的機會,因此報名參加此次的海外學習計畫,期望在此次的見習中能讓我對於未來求學就業的安排更有規劃,也期許自己能藉此增強英文能力及拓展自己的國際觀。

參與全英文工作坊,提升英語文的能力。

在去澳洲QUT上課前,我們就在學校參與了行前的英語課程集訓,我覺得這真的很有幫助,因為事先融入全英文課程,熟悉全英文的上課環境以及提前了解澳洲的食衣住行真的很重要。雖然剛開始上課時覺得不太適應,而且下課後都會很累,因為整天的全英文教學真的要很全神貫注的聽英文,訓練自己的英文聽力還有增強自己的字彙。但是後來上課時就越來越開心,因為我慢慢的覺得自己的聽力有進步而且每個禮拜也越來越了解澳洲的人事物我就開始覺得會很期待每個禮拜的課程。而且老師真的教得很仔細,從澳洲的交通、特有的動物、食物、澳洲的方言等,就能使我更期待去澳洲,所以每個禮拜也會更認真的去複習課程講義還有運用網路資源來增強自己的英文能力,為去澳洲做足準備。

而在澳洲上課時真的是全英文的課程了,第一天上workshop就是整天的全英文,其實有點不適應也覺得自己有很多都聽不懂,後來發現其實只要有上blackboard預習隔天上課內容就比較能順利完成當天的課程。而且我第二天是上tutorial,前一天預習過課程內容真的對課堂很有幫助,能讓自己更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第三天是上simulation,所以適應了這三天後就慢慢適應了這邊的人說英文的速度,因為我跟同組的組員聊天時我講話速很慢,所以感覺他們也會放慢速度,但真的跟第一天比起來會覺得自己比較聽的懂了,而且只要前一天有先課前預習其實隔天上課就能比較聽的懂課程內容,預習真的很重要。

指出澳洲學制及護理教育與台灣的差異。

我發現澳洲QUT他們的學生並非全部都是有醫護的背景,他們很多都是其他科系畢業的,例如我就遇到一位原本是資訊工程系畢業的,但後來還是來讀護理,他也跟我分享其實班上有些人也都是別的科系畢業後再來進修護理的,因此再來QUT只要再讀兩年就能畢業,只是一樣要有實習的時數;而一般大學的學生就是讀三年就畢業。在QUT上課時他們的教學方式跟台灣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是每個禮拜會有不同的課程單元,所以整個禮拜的lecture、tutorial、simulation、lab都會是那個單元,比較屬於整套的教學方式,因為有一次我上tutorial時,我們那天的內容是講慢性腎臟病,老師就問說我有沒有上過這堂課的lecture,我就說沒有,今天是第一次碰到這個主題,所以老師就讓我打開lecture的講義,就說請我先讀一下講義這樣我比較能銜接上今天的課;而台灣就是分開來授課,我覺得分開授課的優點就是老師能教得很細,我們能學得很深入,但是自己會比較難連貫起來,因為我不善於整理及連貫資訊,因此同樣的疾病假如我已經學完成人的部分了,到了兒科再學一次時我就會又忘記成人的部分,然後無法將兒童及成人的部分連貫起來。還有另一個我覺得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在台灣上課時,學校是將大人的部分及小孩的部分分開教學,舉例來說:我們在學習解剖學時就是從成人的解剖生理下手,到了下個學期在學習兒科時再重新講解兒科的部分。但在QUT,他們的課程就是從嬰兒、兒童、成人、老年人這樣一整套一起介紹,有些單元甚至還是請醫師或PhD來授課,所以他們每個課程單元的範圍就會很多,學生就要更加勤奮的自主學習。

觀察澳洲生活文化,提出其生活方式與健康相關的議題,並與台灣進行比較。

來澳洲覺得飲食上跟台灣的差異就是澳洲的食物都好甜而且也蠻重口味的,甜甜圈、麵包等所有甜點都比台灣甜很多,不禁都會懷疑澳洲這邊的人會不會有肥胖問題(參考自https://afndaily.com/9899),但後來發現這邊也因為不盛行手搖飲料,就算看到飲料店但我觀察到進去消費的也都是亞洲面孔,因此他們也就不會像台灣會有喝含糖飲料而造成的健康問題(參考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25&pid=9797)。而且我也發現這邊的人都很愛運動,每天都能在路上看到慢跑和騎腳踏車的人,假日時也能看到很多父母帶著孩子一起騎腳踏車或是在草地上打球奔跑,有在運動就是維持身體健康重要的環節之一。

然而,在澳洲其中一個常見的健康問題就是皮膚癌了(參考自http://www.drskincare.com.tw/Qa/Detail.aspx?ID=46),且澳洲位於南半球,南半球的夏天距離太陽的距離比北半球更近,因此紫外線也更強。所以在澳洲不管外出或是到海邊玩水一定要做好防曬並且平常也要多注意自己皮膚,如果有不尋常的斑就要趕快去醫院檢查。而台灣最大的健康問題一樣是癌症,根據衛福部公佈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和肺炎依然是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因此我覺得到了不同國家也能多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進而了解他們的健康問題。

最後一個我觀察到的健康議題就是酗酒的問題了,澳洲的酒很便宜,外加這裡的店家大約晚上六七點就會陸續打烊,大概剩酒吧會繼續營業到凌晨,所以酒吧也成了當地人常去的休閒娛樂場所之一,也因此酒精成癮成為國人的健康問題,甚至更衍生出青少年的酗酒問題(參考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8/3/28/n10257786.htm),還記得我們在上課時有一堂課的課堂上老師還讓我們討論了澳洲當地青少年的酗酒議題呢。

比較澳洲與台灣學生學習方式的異同,反思自我學習方式。

接下來就是上不同單元的lecture、tutorial、simulation和lab了,lecture是大講堂,這對我來說是蠻特別的經驗,因為在台灣幾乎都是在教室上課而已,而上tutorial也是很棒的經驗,因為在上tutorial時能體會國外學生認真做小組討論的那種感覺,而且也能認識新朋友。還有上simulation時就能看到他們彼此間的團隊合作以及他們是兩個人一起對藥,因為在台灣我們都是自己對藥自己給藥的,所以看到他們是兩個人一起對藥給藥時就覺得這樣好像也不錯,因為好處就是能降低給錯藥的機率。而最好玩的就是上lab了,因為他們沒有資源匱乏的問題,所以在練習技術時都很大方的拿取材料包,有時打開甚至沒用到還是會直接丟掉,雖然有時候都覺得有點浪費,但整體來說還是覺得很愛跟這邊的學生一起上lab的課程!因為真的是很放鬆的在學習技術,而且小班制的lab也真的能夠讓人人都有機會練習到技術。來澳洲QUT上課的這一個月中,我發現澳洲和台灣的學習方式真的非常不一樣。在台灣平時上課就是一人一個座位,整間教室大概50人左右大家一起聽課,然後幾乎都是為了考試而唸書,甚至還會有 “背書”的狀況,所以讀書過程中就會缺乏思考;但在QUT,除了上大講堂是很多學生一起聽課外,其餘的課堂上學生上課時都會坐成一小組,老師會依當週的課程主題讓學生一起討論不同的護理照護問題及學理,例如講到mental health那個單元時,老師就讓我們看不同個案的影片,然後大家再一起討論。而且課堂上老師也只是介紹課程重點而已,QUT的學生都必須自己透過學校和老師給的參考資源自己讀書、查資料等,真的是每個人都要很主動的自主學習,所以真的跟我一開始所想的不一樣,這邊QUT的學生課業壓力並沒有比較小。而且經過了這一個月,我也覺得我的學習方式可以再改進,我應該效仿這裡的學生更自主的查詢資料,好好的運用手邊可得的網路資源,實習時也能多運用學校的電子資源查文獻。因為在台灣讀書時我真的很少查文獻資料,我都只讀課本上的內容而已,但QUT的學生們是很善於運用文獻來搭配他們的課程主題的,所以我覺得這是我能學習的部分。

具備相關專業知能與國際接軌,展現獨立積極自主學習(規劃專業學習方向、自我準備、分享)。

雖然澳洲的教學方式跟台灣不太一樣,但課程內容上還是有相似的地方,因此課前好好做足準備,在上課時有問題就能方便跟組員或老師討論以及分享澳洲和台灣的相似與差異之處,因為有時候組員找你聊天時也會問很多關於台灣的醫療,所以有事先準備也會比較回答得出來。還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上被老師點名問說台灣是怎麼對憂鬱病患做護理措施的,當下我其實很緊張,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學面前表達意見,我就分享我的看法,就說如果依據剛剛老師給我們看的那位病患,我也會像我們這組的學生一樣陪伴病患還有跟他聊天,但我還沒到精神科實習過所以不確定臨床上會怎麼做,但如果只是從我在學校上完精神科後的想法來說,我真的只想得到陪伴而已,然後老師就很開心的笑著!但後來大概介紹完後就覺得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好像又進步了一點點了,而且當下還很慶幸還好自己昨晚有先課前準備。我覺得在QUT上課的這段期間讓我了解到課前準備的重要性,回台灣後也要好好維持這樣的習慣。而且還不能只依賴課本,要多加利用網路資源,學校提供的電子資源中就有很多能查詢文獻的網站能好好利用。我覺得回想起這一個月來澳洲所看所學的,會發現收穫真的很多,來這邊讀書真的會學到自主學習的態度,每天上課前和上課時都要查資料,剛開始都覺得有點不習慣,因為在台灣我們都太依賴老師給的教材了,甚至只讀課本和老師給的講義而已。但後來發現這邊的學生都要有很積極的自主性,因為他們要讀的書真的太多太多了,任何章節如果有不懂的都要自己找電子書、找文獻、或是下課找老師討論,我覺得自主讀書的態度真的是能效仿學習的。

提出此次學習經驗對未來的求學或就業規劃的影響。

經過這次的海外學習後,的確讓我對於未來的規畫有了不同的想法,原本只想著執照考完後就直接在醫院上班就好,但現在我覺得我可以改變計畫了,我會繼續增進自己的英文能力,畢業後先在台灣臨床上工作2~3年,之後再申請到澳洲就讀研究所。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如願申請到那邊的學校,但我跟家人分享完澳洲的學習心得後,家人也很支持我的決定,而且也希望我未來能到國外開開眼界,所以我也會繼續努力充實自己,不讓自己的英文能力荒廢。

反思海外學習生活,提出實際參訪收穫

至於參訪的部分,我們很幸運能參訪兩間醫院、養護中心、及澳洲飛機救援,分別是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Gold Coast University Hospital、Jeta Gardens AgedCare以及Royal Flying Doctor Service。

我們第一間參訪的醫院就是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這裡的醫護人員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台無線對講機(圖1),若是病患有緊急的狀況就能透過這台機器與醫生聯絡以處理突發狀況,這是我在台灣的醫院沒看過的。還有,這裡是沒有藥車的,而是護理人員從一間專門放藥的藥物室拿取藥物給病患服用(圖2),但藥物在台灣是由藥劑師配好放入藥車中,才拿到病房單位的。

在參訪Gold Coast University Hospital時剛好參訪了兒科單位,除了環境很溫馨之外我覺得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在執行所有護理技術時都要在治療室進行(圖3),包含給口服藥都要在治療室,而台灣給藥則是在病房內。還有他們的兒童病房設備完善,不僅照顧到病童,而且也考量到家人,還設有Family zone供家屬來訪時使用(圖4,5,6),單位內也提供廚房,然後也會邀請老師來為病童上課,遊戲區還包含室內室外區域(圖7,8),提供病童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另外在病房內我們也看到嬰兒安全座椅(圖9),這些都是我在台灣的兒科單位實習時沒見過的。

在參訪養護中心時我也覺得收穫很多,一開始我們就先看影片了解了創辦人為何要創辦像Jeta Garden Aged Care這樣那麼好的環境的養護中心!當得知創辦人是因為當初照顧自己的爸爸而使他得到啟發想要創辦jeta Garden時真的蠻感動的;雖然養護中心或許跟華人的孝道文化有衝突,但我依然能接受創辦人的想法而且我覺得將家裡的長輩送至安養中心也不見得是不好的選擇! Jeta Garden是一間以4H護理模式為概念而下去經營的養護中心,4H分別代表:Home家、Hotel酒店、Holiday Resort渡假村、Hospital醫院。目的是希望讓長者住在這裡不要像是被送進安養院,而是讓他們用愉快的心情住進來,而且還把專業的醫護環境用的不像是醫院,我覺得真的設想的非常周到。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廁所是使用特殊門鎖,若長輩在廁所跌倒或發生意外時,護理人員可以從外面開門並立即處理緊急狀況(圖10)。

最後就是參訪飛機救援的部分,真的很難忘,因為真的很難想像在狹小的直升機內能做護理處置,而且看到設備時就會覺得雖然是簡便的能帶上機的護理工具包(圖11),但依然不失專業,一樣能在第一線幫病患做緊急的護理處置,能夠有機會來參觀直升機救援真的是很棒很難得的經驗。

返國後與校內師生進行心得報告分享(口頭與書面)。

這個月來在澳洲學習的收穫真的很多,而且也得到很多美好的經驗和回憶,因此我會很樂意於回台後進行分享,明年學弟妹們要去澳洲前的行前說明會我也會很樂意給予意見,並跟他們說明澳洲食衣住行還有玩樂上的注意事項,例如:可以自己帶米去澳洲煮,順便分享怎麼用微波爐煮白飯、買菜時可以禮拜五再到超市因為會有特價,然後假日也能到市場買菜,因為可能會便宜一點;然後住的部分會提醒學弟妹們如何和室友分配時間(有人煮飯時就要有人趕快去洗澡或洗衣服);行的部分就是要查正確的路線,如何避免搭錯車,注意上車是在左邊站牌還是右邊站牌上車以及搭火車公車是不是真的比搭Uber便宜等。

海外學習心得:

很開心能有這個機會到澳洲QUT當交換學生一個月,還記得第一天上課時是上workshops,是整天的課程,那天我們主要是探討SN和RN的差別,而和我們同組的是一位韓國女生,還好有她的幫忙我才順利結束那天的課,因為那天我們有演戲,也以組別為單位討論SN能做哪些工作,還投票選出哪一組寫的比較好(圖12)。第一天上課真的是有點從頭茫到尾,但討論了SN和RN的不同、GRN(剛畢業)和RN間如有衝突的解決方法,我們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演發生衝突的狀況,每個人都飾演醫院中不同角色,當遇到衝突時要趕緊找合適的人幫忙。接下來就是生活的部分了,總覺得才剛開始要適應澳洲生活時,我們又要回台灣了,真的很捨不得離開澳洲。我覺得這個月來真的學習到獨立自主,從食衣住行育樂來說,學會了自己煮飯自己帶便當上學,自己用的鍋碗瓢盆要自己洗乾淨,自己打理好整整一個月來生活的一切,平時在家衣服都是媽媽洗,但這個月來都要自己洗衣服折衣服,出去玩也要自己找交通資訊,真的是成長了許多。回想起過去這一個月的海外學習生活,還記得第一個禮拜我就好想家,都覺得好想趕快結束課程然後趕快回台灣,結果萬萬沒想到我會漸漸的愛上在澳洲的生活,喜歡在下課後逛逛超市找特價的東西;喜歡在假日和同組的組員們一起出去玩;喜歡每天晚上一起煮飯聊天互相吃別人的零食;最難忘的還有參加EKKA,到最後甚至都不想回來台灣了,一切真的就彷彿是作夢一般,遇到的所有人事物都是那麼的難忘,而這些也都將成為我大學生涯中美好的回憶。

海外學習建議及其他相關事項:

我覺得到海外學習前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先學會如何看地圖,如何查交通資訊及交通費,不然會白白的浪費很多時間及交通費用。而且四週團的出去參訪醫院時都要自己搭車,所以查詢如何便宜快速的到達參訪地點是很重要的事情。

澳洲的日夜溫差大,一定要洋蔥式穿法,不能因為懶得帶冬天的厚衣服所以就不帶,像我們第二個禮拜剛好遇到天氣變冷,而且因為沒帶厚外套所以只能下課後趕快去買外套。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未來能住在有書桌的房間,因為每天都要打開電腦讀隔天上課的課前內容,所以有書桌很重要!

一定要交代組長要把所有資訊通知組員,做好溝通的橋樑,不然所有人都會遺漏掉很多資訊。

請Cindy學姊來分享也很有幫助,使我們更了解將來如果要過去澳洲工作要怎麼準備以及學姊也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讓我知道追夢永遠不嫌晚!

圖1:無線對講機
圖2:藥物室
圖3:治療室
圖4:Family zone
圖5:Family zone
圖6:Family zone
圖7:室內遊戲區
圖8:室外遊戲區
圖9:嬰兒安全座椅
圖10:特殊門鎖
圖11:護理工具包
圖12:每組的討論結果,投票選出自己最贊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