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榮譽

11月16日 產業與學研創新攜手 共同提升台灣新經濟力

2022.11.01/林佩瑩/DIGITIMES

新聞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id=0000648660_F515Q75A7E8AI2LGZI4F0

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環伺影響,全球經濟表現低於各研究機構的預期,但根據國際調研機構IDC研究指出,2022年全球數位科技投資將達1.8兆美元,其中人工智慧(AI)、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及各類新材料技術和應用等都是企業關注與投資的重要議題,全球企業仍積極布局新世代技術,以強化本身競爭力。為協助台灣企業掌握下一波新技術發展,共同提升面對新數位世代的競爭力,在國科會、教育部指導下,長庚大學及明志科大共同攜手學校單位、研究機構,以及32隊科技新創團隊,於11月16日舉辦智慧科技與創新材料技術發表暨商機媒合會。會議中不僅邀請多位專家進行專題演講,更為企業安排一對一合作媒合。

在自動車及ESG所驅動全球對綠色能源等議題的關注下,包含鋰電池等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都是台灣企業關注的新趨勢。因此,技術分享會特別邀請長庚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官韋帆助理教授,以「以非溶劑誘導相分離法開發非對稱型高分子薄膜於鋰電池隔離膜之應用」,和與會者進行深度討論。此外,也邀請到台灣科技大學林柏廷教授、元智大學王緒翔助理教授等多位知名專家,針對AI等各項技術提出他們最新研究和應用。

為讓與會企業代表對各項發表的新技術有更深度的掌握,活動中也邀請來自「鋰電池及新材料」、「生醫材料、儀器及系統」、「AI應用科技類別」、「互動科技類別」、「智慧工廠、ESG類組」五大類別、共32隊科技創新團隊,將與企業進行一對一媒合交流。

在媒合活動中,明志科技大學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講座教授楊純誠將提出:用於全固態鋰電池的鋰離子傳導組成物、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及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不僅已獲得台灣、美國及中國專利申請,該鋰離子傳導組成物的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具備更好的熱穩定性、高的室溫及高溫鋰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視窗,及較佳的充放電循環穩定性,相當適合採用於高能量密度與高安全性的全固態鋰電池的市場應用,包含儲能系統與電動車等。

此外,生醫材料、儀器及系統組,台大王安邦特聘教授團隊和臺大醫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等團隊,也分別提出包含智慧微流體控制應用平台技術、快速免疫分析與智慧檢測設備整合開發等最新研究。如果您關心EGS發展,中央大學陳正一副教授團隊也針對智慧型互聯微電網電能共享與調度技術提出最新的技術解方。

政府對於科技創新投注許多資源,並獲得相當好成效。為此,教育部、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此次與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及T4-GIP科研產業化平台、台灣大學、元智大學、中央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中原大學、長庚醫院、臺大醫院等重要大專院校、醫院和研究單位,以及32隊發展科技創新的團隊合作,正是希望透過學研的創新技術,和產業界進行深度交流合作,為台灣企業在數位轉型和多元化事業布局,能產生具體貢獻,為台灣的競爭力紮下重要基礎。

對於此次的技術成果發表,以及科技創新合作有興趣的廠商,歡迎報名參加11月16日智慧科技與創新材料技術發表暨商機媒合會(活動官網),邀您一同激發科技創業浪潮、共創無限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