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部落走起! 化身織女體驗泰雅文化
原資中心/陳莉萍/吳曉明
原資中心每學期都會帶領同學實地認識台灣16族部落,上學期因為疫情暫停了活動,這學期同學們都引頸期盼會走往那一族。在總召幼保系羿璇同學的協助規劃下,我們回到了她位於桃園復興鄉的家,北橫的溪口及蘇樂部落,學習有紋面、織布、口簧琴等美麗傳統的泰雅族文化。
活動安排在11/26~11/28,三天兩夜的部落體驗及服務活動,時值仲冬,氣象局發佈了低溫特報還預測下雨,事前備好了各式禦寒衣物及晴天娃娃上山,祈禱雨神別來掃興。三天活動在溪口部落紮營,由營主為我們安排一系列的部落文化體驗活動,一開始由部落的耆老以古調吟唱、口簧琴表演來歡迎我們,我們第一次看見口簧琴,那小小的竹片就能由口吹出美妙的樂音,感到非常新奇、好聽。第一次看見由小米變成麻糬,拿著比人還高的木樁搗麻糬,還要旁邊同學扶著才不會跌倒。來到部落當然少不了原住民特色風味餐,我們還自己製作竹製餐具,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刺蔥煎蛋、樹豆湯及飛鼠肉。刺蔥是一個具有特別香氣的調味料,而樹豆是泰雅族珍貴的食材,用來招待貴客的,飛鼠肉更是獵人特地上山捕獵的,我們感受到部落滿滿的照顧。
第一天的晚會由耆老和紋面的族語老師為我們介紹泰雅族的歷史和族語。我們圍一個圈聽耆老講著泰雅族遷徙的歷史,只要有陽光、平台的山區,就會是泰雅族人的家。在泰雅族會織布的女子才有資格紋面,是一種榮耀,額上帶著紋面的谷牧老師分享了她回歸部落的故事,教我們唱泰雅字母歌。我們用族語唱著歌,手牽手跳著泰雅的舞步,也覺得自己像是離鄉歸來的泰雅青年們,重新認識和愛上自己的文化。
兩天的早餐都是我們自己動手做的,一起煎蛋餅、抹吐司,自己做的早餐更加美味。終於有機會走訪部落,天氣也放晴了,呼吸著部落的空氣特別清新,在美麗的溪口吊橋吃著美味的馬告香腸,真想永遠留在這裡。沒想到可以親自體驗傳統的泰雅織布,用傳統改良的織布機織一條長長的織帶,在重複的動作中感覺好療瘉,織著織著天就黑了,晚霞映著彩虹,陪伴著我們這群辛勤的織女們。晚會是我們自己設計的表演活動,原來大家歌聲亮、舞姿美,主持人更是活潑爆笑,炒熱氣氛,大家逐漸熱絡,就像一家人一樣的熟悉。
最後一天往更高的山上走,來到高義蘇樂部落的拉卡教會,為民眾進行健康服務。我們分成小孩組、青少年組、壯年組及老年組,分別進行不同的衛教內容。我們教小朋友正確刷牙、提供青少年性別知識、量測壯年及老年人的血壓、血糖、腰圍、體脂等數值,衛教如何維持健康體態、增加肌力。大家跟部落居民更靠近了,發現他們的知識並不缺乏,而且充滿活力。有些人因為部落地緣關係而忽略掉一些健康的警訊,我們有提醒他們血糖偏高就應該就醫,感覺我們所學的專業能實際用在部落,很有成就感,真的很開心。
在部落的這幾天,大家都把我們當作自己的小孩、家人一樣照顧,讓我們都捨不得下山,好想成為原住民! 而我們也很開心這次的活動能為部落的居民們把關健康,提升他們對的健康意識,好希望之後還能有機會再來! 部落,等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