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口操訓練介入與社區中高齡者咀嚼力之相關性
保健營養系及高齡暨長期照護研究中心簡暉慈副教授

背景與研究動機
全球高齡化趨勢顯著,我國於 2025 年已然進入超高齡社1。隨著年齡增加,長者容易面臨骨骼肌質量與功能的下降,即為「肌少症」2。肌少症不僅造成體力衰退、行動受限,也與口腔功能低下相關3。當長者因咀嚼或吞嚥能力不足,導致飲食選擇受限,將可能陷入營養不良與衰弱的惡性循環。因此,透過高齡暨長期照護研究中心的經費補助,研究團隊嘗試利用「口腔肌力」的介入訓練,希望透過簡單易學的「健口操」,協助長者延緩口腔功能退化。
研究方法
研究團隊依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 2019 共識 (AWGS 2019)的篩檢流程4,於桃園龜山地區之社區關懷據點與本校樂齡大學,進行初步篩檢。排除因主、客觀因素無法參與之中高齡者,共有 68 位受試者參與研究,其中完成歷時2 個月、每天 2 次的健口操訓練的受試者共55位,平均年齡64歲(45- 83歲)。
健口操之操作執行:依據107年度「咀嚼吞嚥障礙評估訓練及宣導計畫」健康照護手冊(民眾版)5中的步驟教學受試者,並錄製示範影片以LINE群組的提醒、激勵方式提高受試者之參與意願。健口操由五種動作組成;A.肩膀運動:以肩膀的上下活動放鬆肩膀肌肉;B.頭頸運動:依序以抬頭、低頭、右轉及左轉活動頭頸;C.鼓腮:以模擬漱口的動作,單側的鼓腮(右或左及兩側齊鼓);D.舌頭運動:舌頭運動向前伸、向後捲;E.發音練習:以「PA」、「TA」、「KA」、「RA」四種發音,活動口腔肌肉。
受試者於研究進行前後,會接受多項物理檢測,包括小腿圍、握力、步速、舌壓、咬合力、咀嚼能力及生活品質問卷,藉以全面評估介入成效。
主要發現
1. 小腿圍改善:55 位完成訓練的受試者中,小腿圍在介入後顯著增加,顯示肌肉狀態有所提升。
2. 舌壓提升(年齡差異):以年齡分層分析後,發現65 歲以下的參與者,其舌壓明顯提升,顯示年齡較輕的族群在口腔肌力訓練後,效果較為顯著。
社區觀察
研究也呈現社區關懷據點的參與特色:女性參與者比例高達九成,活動氛圍活絡6。不同據點之間的初篩結果差異,顯示社區長者的平均年齡、健康狀況與活動型態存在差別。先前的研究指出,參與社區活動除可促進社交互動,有助於長者的身心健康,並可能間接降低憂鬱症與肌少症風險7。
學術與教學效益
本計畫除了完成研究數據收集,也在執行過程中讓學生實際參與社區篩檢與介入,培養研究與實務結合的能力。此外,研究成果將可融入課程教學中,例如「高齡營養」、「飲食質地調整」等課程,幫助學生理解肌少症與口腔健康的關聯,並應用於未來臨床與社區營養工作。
延伸應用與展望
研究結果顯示,簡單的口腔肌力訓練在中高齡族群中具有潛在助益,特別是對年齡較輕的族群更為有效。未來可考慮:1. 延長介入時間:觀察更長期的效果。2. 改善咀嚼能力測量工具:使評估更為精準。3. 結合營養介入:探討運動與飲食策略並行的效果。
結語
在處於超高齡社會的當下,如何維持長者的口腔功能與整體健康,成為迫切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發現,簡單的日常訓練即可帶來實質改善,對中高齡者健康促進與生活品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
1. 國家發展委員會. 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527207EEEF59B9B> (2022).
2. Traub, J., Bergheim, I., Eibisberger, M. & Stadlbauer, V. Sarcopenia and Liver Cirrhosis-Comparison of the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Criteria 2010 and 2019. Nutrients 12, doi:10.3390/nu12020547 (2020).
3. Iwasaki, 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Oral Frailty and Nutritional Statu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the Takashimadaira Study.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 aging 24, 1003-1010, doi:10.1007/s12603-020-1433-1 (2020).
4. Chen, L. K. et al.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2019 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Am Med Dir Assoc 21, 300-307 e302, doi:10.1016/j.jamda.2019.12.012 (2020).
5. 許明倫、季麟揚、黎萬君、羅文良. 107 年度「咀嚼吞嚥障礙評估訓練及宣導計畫」健康照護手冊( 民眾版). (國立陽明大學, 2018).
6. Marquet, O.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benefits of attending a senior center depend largely on age and gender: a study using GPS and accelerometry data. BMC Geriatr 20, 134, doi:10.1186/s12877-020-01527-6 (2020).
7. Roh, H. W. et al.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Social, and Religious Activity and Risk of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A Community-Based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in Korea. PLoS One 10, e0132838, doi:10.1371/journal.pone.0132838 (2015).